您好,欢迎来到河南银丰人类遗传资源库
银丰集团官网  |   银丰生物官网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资讯中心
联系方式Contact Us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长椿路11号国家大学科技园C1A1楼

电话:400-717-6600

邮箱:www.hnrlyczyk.com

干细胞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干细胞知识
干细胞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行性
发布时间:2023-07-13 10:26:04 作者: 浏览:307次
 

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2019年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心衰890万、高血压2.45亿……心血管病防控形势仍然严竣,拐点仍未到来。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现状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尽管在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介入、手术等)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仍是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因此,制定更好的策略来防治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细胞治疗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野,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旁分泌和免疫调节等生物特性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目前部分临床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希望——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那么,干细胞为何能够治疗心血管疾病,其机制是什么?

1、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血管功能

人体的血管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所构成,内皮细胞为血液流动提供光滑的平面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2等,它们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

当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脱落或功能缺陷时,血管中的血小板就会产生堆积,并且内皮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的数量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血栓以及高血压的形成。而且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导致血栓和血管破裂出血。

干细胞可以产生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血管的功能,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还可以产生足量的一氧化氮、前列环素2等多种活性物质,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的功能。干细胞还可以新生血管平滑肌细胞,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恢复血管的顺应性,增强血管功能。

2、新生心肌细胞,恢复心脏功能

人体的心脏主要由工作型心肌、传导型心肌和分泌型心肌细胞所构成。工作型心肌有节律的收缩完成了心脏的射血功能;传导型心肌产生冲动并传导到各心房、心室;分泌型心肌细胞产生心钠素、脑钠素、抗心律失常肽等活性物质,以调节心脏和血液。当它们的功能受到影响,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从而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当心脏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或功能缺陷时,干细胞可分化新生工作型心肌细胞、传导型心肌细胞和分泌型心肌细胞,全面恢复心脏的各项生理功能。因此,移植干细胞对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心肌疾病、冠心病、血管疾病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3、修复其他受损脏器

干细胞可分化为肝脏细胞、肾脏细胞、胰腺细胞等功能细胞,全面修复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干细胞新生的各种年轻健康的功能细胞可以替换掉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恢复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因此,移植干细胞对治疗因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有很好的疗效。

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

根据CNN的报道,2023年3月《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发表迄今为止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的最大规模细胞疗法临床试验,干细胞疗法证明可以降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这项研究DREAM-HF纳入565名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的心衰患者,单次将成人干细胞通过导管直接注入发炎的心脏,可以使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长期降低 58%,这意味着他们的心肌减弱,这项研究,2月27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

心力衰竭(HF)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人群心衰患病率为0.9%,国内现有心衰患者450万,每年新发心衰患者约5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心衰患病率逐渐增加,庞大的心衰患者群体,以及极差的预后特征使其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疾病。

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59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接受药物治疗以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冠状动脉内移植,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明显好转,死亡率降低,证实了MSCs 改善心脏重塑功能,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

干细胞治疗脑卒中

2021年,一篇发表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的一篇综述,通过Meta分析明确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与疗效,并提供相关循证医学证据。

文章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1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时,间充质干细胞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优于对照组。

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一定程度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已成为全球领域生物医学的研究热点,2011年韩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全球首个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间充质干细胞药品(Hearticellgram-AMI)上市。

除心血管病以外,目前已经有近百种疾病的临床研究采用了间充质干细胞,并且从启动临床研究项目进展中,可以看出其在多种疾病中拥有着巨大的治疗潜力,随着我国细胞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间充质干细胞将为更多难治性疾病的患者带去希望。

来源:综合河北北科干细胞、干细胞者说等,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备注: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作为诊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