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长椿路11号国家大学科技园C1A栋
电话:400-717-6600
邮箱:hnrlyczyk@163.com
前言INTRODUCTION
2017 年起,已有多款CAR-T 细胞疗法上市,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类癌症,并展现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CAR-T 细胞疗法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对效果。近日,中国科学家成功用CAR-T细胞疗法治愈了一种难治的神经系统疾病(CIDP),这项研究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Med》上,可能会改变全球数万患者的命运。

CIDP,疾病全称是“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
① 手脚麻木、刺痛;
② 肌肉无力,严重时无法行走;
③ 反射减弱;
④ 疲劳感明显。
最让人头疼的是,尽管现有疗法如IVIg和类固醇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大约15%的患者对现有的治疗方法都不敏感,且疾病呈慢性进展性,这就是所谓的“难治性CIDP”。
面对这个难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借用目前最火的癌症治疗方法——CAR-T细胞疗法来应对这种神经疾病。
CAR-T疗法原本是用来治疗血液肿瘤的“抗癌神针”,它的原理很巧妙:从患者血液中提取免疫T细胞;②在实验室给T细胞装上“GPS导航”(CAR);③ 扩增培养后回输患者体内;④这些“超级战士”会精准消灭目标细胞。
这次,科学家们给T细胞安装的是专门识别BCMA蛋白的“导航系统”。为什么要选这个靶点呢?因为BCMA在那些“使坏”的浆细胞和浆母细胞上特别多,而这些细胞正是导致CIDP的罪魁祸首。

这项研究中最令人振奋的是两位受试者的经历:
受试者1:30岁男性,诊断为 CIDP合并银屑病,多次复发后几乎丧失行走和进食能力。
受试者2:65岁男性,典型CIDP症状,受试者在疾病发作后 4 年内仍反复复发,导致无法书写或在无协助下行走,以及所有远端肢体的严重感觉丧失。
接受BCMACAR-T治疗后,两名受试者体内的CAR-T细胞均成功扩增,并在输注后10天达到峰值,且能在体内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输注后6个月内,两名受试者均实现无药缓解,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可生活自理。尽管两名受试者均出现短暂的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但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发生严重神经毒性或长期不良反应。受试者2在CAR-T输注后24 个月实现了症状的持续缓解。受试者可以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性,仅右脚趾有间歇性感觉障碍,所有

△2例CIDP患者的临床表现轨迹 和多组学采样时间表示意图
关于复发,通过对两例受试者的血液和脑脊液样本进行流式细胞数和多组学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复发的关键原因:
① 某些顽固的“坏B细胞”会躲避免疫追杀;
② 这些细胞代谢异常活跃,就像“打了鸡血”;
③ 一个叫RFX5的蛋白质可能是“幕后黑手”;
④ 它们会产生攻击神经的“坏抗体”。
这个发现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解释了复发原因,还指出了未来可以改进的治疗方向。比如可以开发针对RFX5的药物,或者改良CAR-T细胞,让它们能更彻底地清除这些顽固分子。
这种方式的优势,又为什么说这是重大突破?主要因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这种新疗法有几大优势:
① 可能只需一次治疗,不用长期用药;
② 副作用相对较小(研究中仅出现轻度发热);③ 有望实现长期缓解甚至治愈;
④ 从长远看更经济实惠。

当然,目前这个疗法还在研究阶段,需要更多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首批患者的成功案例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本研究首次证实了抗BCMA CAR-T细胞疗法在应对难治性CIDP中的安全性和潜在疗效,为难治性CIDP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然而,长期结果的差异化提示,CAR-T细胞疗法的持久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差异和外部因素如感染等。相信随着医学进步,尤其是CAR-T等新型免疫疗法的突破,未来难治性CIDP患者有望获得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注】文章内容旨在科普细胞知识,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动态,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
上一篇:【五室出库两室】生老二救老大!临沂妹妹脐带血为再障哥哥护航
下一篇:没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