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长椿路11号国家大学科技园C1A栋
电话:400-717-6600
邮箱:hnrlyczyk@163.com前言
近日,山东省齐鲁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团队谭毅、王欣博士在SCI期刊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基于GMP标准规模化生产的脐带来源小细胞外囊泡(UC-sEvs)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中的机制、应用与质控标准。这一成果标志着齐鲁细胞在细胞外囊泡的规范化制备、作用机制解析与临床应用标准化方面走在前列。
01
研究背景:
肺纤维化治疗困境与外泌体新希望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致命性肺部疾病,目前缺乏根治手段。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分泌发挥作用,而其分泌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因具有低免疫原性、高生物相容性、易于储存运输等优势,被视为更具临床应用潜力的替代方案。
然而,sEvs的临床转化面临两大瓶颈:一是缺乏符合GMP标准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工艺;二是作用机制不明确,缺乏与疗效关联的质量标准。齐鲁细胞研发团队此次研究正是针对这两大瓶颈实现系统性突破。
02
三大创新亮点
彰显研发实力
建立GMP级规模化制备工艺,实现稳定生产
本团队成功构建了符合GMP标准的UC-sEvs大规模生产平台,单次产量突破3000治疗剂量。作为国际首例基于QbD理念的sEvs生产体系,该项成果是实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突破性进展。
阐明作用机制,锁定关键治疗分子
通过RNA-seq技术,团队发现UC-sEvs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功能抑制肺部炎症反应,进而减缓纤维化进程。更重要的是,研究锁定miR-146a-5p为关键治疗分子,证实其通过靶向TRAF6/IRAK1通路负向调节炎症反应,在两种细胞模型和IPF小鼠模型中均表现出抗炎和抗纤维化效果。
首创雾化吸入sEvs治疗IPF的质量标准
基于机制研究和药效学验证,团队首次系统提出了通过雾化吸入UC-sEvs治疗IPF的质量控制标准。三批产品质控数据显示,该工艺生产的sEvs具有高度一致的miRNA表达谱,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03
行业引领:从制备到标准
树立外泌体领域新标杆
本研究不仅深度阐释了UC-sEvs治疗IPF的分子机制,更成功构建了从GMP生产、质量控制到机制验证的完整技术闭环,为外泌体的临床应用树立了可复制的标准化路径。
在这一领域,山东省齐鲁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其全链条技术平台,将GMP制备、严格质控与深度机制研究高效整合,并已将成果推向临床落地探索阶段,与多家医院合作开展的临床研究便是明证。此次成果的发表,是公司科研硬实力的展现,进一步确立了其行业领先地位,并为后续加速临床转化提供了关键性的标准依据。未来,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推进,公司将继续引领外泌体技术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创新与应用,为更多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应对策略。
上一篇:探访细胞科技前沿!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走进河南银丰实践基地
下一篇:没有文章